tags: 病机 正邪
pages: 148
中医发病学,既重视正气,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,也重视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,认为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。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主要有:
疾病是邪气作用于人体而引起正邪交争的结果,若没有邪气侵袭,人一般不会得病。当感邪较重,或邪气致病性强,正气虽不虚,亦可使人致病。
不同的邪气作用于人体,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特点、证候类型。如六淫邪气致病,发病急,病程较短,初起多有卫表证候,证属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。七情内伤,发病多缓慢,病程较长,多直接伤及内脏,或致气机紊乱、气血失调产生病变。饮食所伤,常损伤脾胃,或致气血不足,或致食物中毒等。外伤,都是从皮肤侵入,损伤皮肤、肌肉、筋骨,甚至脏腑。
邪气性质、感邪轻重、邪气所中部位与发病病情的轻重有关。一般而言,虚邪伤人,病情较重;正邪伤人,病情轻浅。感邪轻者,临床症状表现较轻;感邪重者,临床症状表现也重。受邪部位表浅者多形成表证;受邪部位较深者多形成里证;表里两经同时受邪,称为“两感”,其症状表现重,易于传变。六淫致病,病情相对较轻;疠气致病,病情相对较重。邪气的性质也与病位有关。如风邪轻扬,易袭阳位,多在肺卫;湿邪易阻遏气机,易袭阴位,多伤及于脾;疠气发病急骤,传变快,病位停留于肌表非常短暂,易传入于里,伤津耗血,损伤人体心、肝、肾等重要脏腑,甚则致人死亡。
在邪气的毒力和致病力特别强,超越人体正气抗御能力和调节范围时,邪气对疾病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如疠气、高温、高压、电流、枪弹伤、虫兽伤等,即使正气强盛,也难免被损伤而产生病变。故历代医家都强调避其邪气侵害,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
说: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。”